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

葉劉淑儀未上的課


刊於八月二十八日蘋果日報論壇版

葉劉淑儀自零六年在美國唸完碩士回港後,外表多了幾分沉實穩重,還特意公開以民主為題的碩士論文摘要,又成立匯賢智庫研究本地政經濟事宜,仿佛已經脫胎換骨,再不是當年反對民主、激起民憤的那個保安局長。可是只要留意這些包裝下的內涵,就知道葉太往史丹福進修,並未能增加她對政治和經濟的認識,亦未改善她的資料分析和邏輯判斷能力。

例如:葉劉淑儀今年四月投書某英文報章,指紐約市的人均生產總值為 56,000 美元,是香港的兩倍以上,這是因為紐約市的經濟發展比香港均衡,除了金融業外,紐約市仍然維持一支「可畏的」、有十二萬人之眾的製造業大軍云云。葉太不知道的是,紐約市人均生產總值優於香港,是因為在紐約市上班的人,尤其是高收入一族,大多住在新澤西州或康乃狄格州,而他們並不計算入紐約市的人口之內。把紐約市的人口七除八扣後,平均每名紐約市民的生產總值自然高得很。香港要迎頭趕上可非常簡單,只要以中環跟紐約市比較就成了。以中環人口之稀少,其人均生產總值絕不少於一百萬美元。

至於紐約市製造業蓬勃之說就更奇怪,紐約市有人口八百萬,卻只有十二萬人從事製造業,香港七百萬人中有廿二萬人從事製造業,豈不是更為蓬勃?

此外,最近葉太否認講過「不交稅就無權投票」,可是本月初她在報章撰文提倡「權稅掛鉤」的觀點,指「香港只有約 17% 的人口交稅,令外國人驚訝」,又說普選會引致「有人不用交稅卻有代表權 (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)」,形成福利主義的問題。

她不知道的是:香港雖然只有約 17% (正確數字是 19%) 的人口繳交入息稅,可是稅收並不限於個人入息稅,還包括利得稅、物業稅等等。而且,稅收只佔香港政府收入六成,入息稅又只佔稅收的兩成,實際上個人入息稅只佔政府收入 13.4%,相當於公司利得稅的一半。葉太漠視市民向政府繳交、佔政府收入 86.6% 的其他直接稅和間接稅,得出「香港只有約 17% 的人口交稅」的謬論,也難怪叫人驚訝了。

至於葉太擔心普選會產生 "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" 以及福利主義的問題,完全毫無根據,與其說是過慮,不如說是借題發揮。為什麼葉太就不關心香港人現在稅照抽卻沒有普選權的問題?葉太留學美國,為什麼不認識美國獨立革命中「只管抽稅而沒有立法代表是為暴政」(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is tyranny) 的口號?那麼,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》、《世界人權宣言》也總該聽過了吧?每個人生而平等,全民普選的權利與生俱來,這些淺顯的道理也應當明白吧?可惜葉太就是不懂。

所以,筆者對於葉太故意把泛民內部初選機制,跟特首選舉的提名篩選機制相提並論,混淆視聽,實在不感到奇怪。因為現在的葉劉淑儀,除了不再賣弄墨鏡與豹紋緊身衣的性感之外,骨子裡始終跟當年說出「希特拉也是一人一票選出」、激發五十萬人上街抗議的她,一點分別也沒有。

沒有留言: